上一页|1|
/1页

主题:楚都故里新跨越 荆州区第三产业异军突起

发表于2016-01-11

图为:明月公园一隅

湖北日报讯 策划:荆州区委宣传部 文图:陈冬青肖晓波

灿烂历史文化成就古城荆州,荆楚后人紧跟时代步伐,不遗余力向着梦想奔跑。

荆州区是荆州市县域经济排头兵、“壮腰工程”主战场。构建现代工业强区、文化旅游核心区、城乡一体化综合试验区、平安和谐示范区,成为全区人民奋进号角。

2015年荆州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232亿元,与2010年125亿元相比,5年来年均递增11.9%。2015年财政收入预计21.66亿元,与2010年8.06亿元相比,5年来年均递增21.9%。5年来,荆州区以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为主线,全区经济保持平稳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图为:四机赛瓦车间内,技术人员在研究技术难题。

推进转型升级,筑牢发展底盘——

现代工农业发展巩固

近几年来,荆州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连续提速。凤凰路、曲江路、九阳大道延伸线等相继建成通车;华中农高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农高大道、太湖大道基本完工。临港工业新城、华中农高区、荆北新区、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等发展平台引来一批巨鳄,园区由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转变。“十二五”以来,全区机械电子、食品工业、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等工业园区按行业进行分类布局,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临港工业园区初步形成,华中农高区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拍马造纸包装工业园区、川店紫荆工业小区、弥市镇南工业小区、马山裁缝工业小区、李埠工业集聚区竞相发展。石油机械产业集群和拍马林浆纸印刷包装产业集群成为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并被确定为全省海洋石油装备制造重点生产基地。

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335亿元,年均递增12.3%,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82家,税收过千万企业5家,均位居荆州市之首。石油机械、造纸包装、农产品加工业等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达到87.92亿元、68.67亿元、157.65亿元。“十二五”以来,荆州区通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产品加工园区渐成规模,“三农”工作进入全省20强。

图为:全民健身活动。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文化旅游核心区扎实推进——

全区第三产业异军突起

5年间,荆州区商业由过去的弱势产业一跃而成产业。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万达、绿地、卓尔、竹叶山、百盟、恒大、蓝特、鑫和欣等国内企业荆州,荆州区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7万户。到201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130亿元,年均递增13.7%;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到111家,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由2011年21.8亿元增长为2015年的44.2亿元。

与商业跨越式发展相互辉映的是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起点规划与建设。

护城河畔,总15亿元的关公义园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全神贯注地作业,高达58米的全国青铜关公塑像已经接近安装完毕。今年春节期间,关公义园有望基本成型。方计划用3年把关公义园打造成为华人朝觐关公的之地。

荆州古城内东隅,大型实景剧《刘备招亲》项目正在建设。此项目由著名现代设计师、美国终身教授、汕头大学教授王受之担纲,吸纳中国山水实景剧人梅帅元的思路,打造“城市即景区、生活即业态”的文化旅游新模式,引领城市旅游名片3.0时代。

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启动建设;荆州古城墙、关帝庙、张居正故居等景区实行统一经营;熊家冢楚王车马阵景区全面开放;九老仙都景区全部竣工……“十二五”以来,荆州区内旅游收入占到荆州市旅游综合收入70%以上。

图为:四机石油钻探设备整装待发。

引大项目、招大客商——

汇聚人气与财气的磁场

“壮腰工程”实施以来,荆州区先后组建9个招商指挥部,16个驻点招商专班,围绕石油机械、造纸包装等五大产业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招商“触角”延伸至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沿海发达地区。每月召开一次全区主要经济指标运行调度会,定期深入临港工业新城、荆北新区、城北等项目建设一线督办指导,荆州区逐渐变身汇聚人气与财气的磁场。

全员招商、服务项目建设已成为新常态。全区调整成立24个重点项目领导小组、指挥部和工作组,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荆州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将50%以上精力投入到征迁工作,全区有50%以上干部到一线参与征迁。绿新包装、龙马全息等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江汉建机扩规,中纺油脂、宇兴纸品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15亿元的科德丰新能源汽车项目荆州区,填补荆州市能源汽车制造业的空白。56亿元的万达广场、55亿元的绿地之窗、120亿元的卓尔国际城、30亿元的百盟光彩商贸城、25亿元的竹叶山车等重大项目相继在建或建成营运、开业面市,成为荆州城市建设的新标杆、新亮点、新名片。

主城区为龙头、集镇为骨架、村为基础——

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呈现新格局

川店镇双店村新农村还建小区青砖小瓦,马头墙错落有致,搬进新居的农民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文化生活,心里乐开了花;花园村花园小区,居民茶余饭后步入休闲广场,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仿佛把公园建在家门口。一幕幕乡村新面貌,在全区新农村建设道路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

构建“以主城区为龙头、以集镇为骨架、以村为基础”的新型城镇框架体系,荆州区以“四城同创”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城内道路改造升级、小区环境全面提升,古城人口疏散初步启动;城外旧城改造力度加大,还建小区快速推进;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北”、“城南”、“西南”和华中农高区、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3+2”新城新区组团式发展格局雏形初现。

纪南、弥市、川店分别被纳入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省级重点镇、省级特色镇。太湖桃花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村,李场、张场、太阳、双马、城河、桃花村等被评为全省新农村示范村和宜居村庄。

率先启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财力下沉,幸福上升——

一“下”一“上”诠释共享发展理念

每月中旬,荆州区城南白龙村7组79岁高龄的失地农民陈国军、黄保英夫妇都会拿着银行卡去领取两人共800余元的养老保险金。陈国军说:“以前2亩多地辛苦一年也只能吃口饭,现在地虽被征,但能像城里退休工人一样每月领退休金,对我们也是件大好事。”

荆州区在荆州市率先启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为3912名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并逐步对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按征地进度做到应保尽保。为困难群众建立托底工程,组织开展“慈善一日捐”和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等活动,建立300多万元救助基金,把资金用在群众需要的地方。

坚定不移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重心下移、财力下倾、精力下沉,财政对民生投入持续增加,群众利益福祉、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全区参保人数达13.57万人,参保率达99.8%;新农合制度运行稳健,农民参合率连续三年保持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义务均衡发展顺利通过省级督导评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一项项务实举措,让全区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变化中节节攀升。

率先晒业绩,革新考核方式,服务灵活,制度坚挺——

“零容忍”鞭策干部振兴百业

2014年,荆州区重拳出击,开展“转作风促改革提效能”主题年活动。查处一批违反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的典型问题;处理一批“三乱、三难”现象;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召开治庸问责质询会……一系列有力举措对症下药治顽疾,为荆州区带来可喜变化,促进该区百业振兴。

2015年11月,荆州区启动“万名干部进万企,创优服务稳增长”活动,全区87家单位组成87个工作组进驻全区174家企业和项目,为企业破解难题,促发展。

四机厂随时有问题随时开现场会;拍马集团每年至少2次现场;一个重大项目成立一个建设指挥部,一对一“贴身”服务无间隙;中小项目谈判、签约、手续的办理采取专班全程服务;对落实不力、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铁面问责“零容忍”……灵活的服务与铁打的制度相得益彰,引来企业一片好评。

近年来,荆州区始终秉承“企业家老大,项目”的服务理念,推行“项目保姆式秘书制服务”、“项目建设百日攻坚会战督办”、“月通报、季质询”……荆州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转变干部作风,不断强化服务理念,让企业在本地发展安心、放心、舒心。“突出产业支撑,着力打造实力城区;突出城乡统筹,着力打造魅力城区;突出区位,着力打造活力城区。”展望“十三五”,荆州区委书记周昌俊如是说。在荆州区委、区政府一班人的带领下,壮腰战鼓响彻楚都,荆州区人始终保持意气风发、攻坚克难的豪迈激情,乘势而上,向着率先跨越发展的新里程展翅腾飞。

五年来荆州区经济成就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三个翻番”

——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年翻一番。

收获“四个突破”

——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2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80亿元。

取得“五个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总量逐年提升。

上一页|1|
/1页